社交巨头的攻防战,没有固若金汤 谁是2018年的王者?

2011年的1月,微信在马化腾和张小龙的忐忑中悄然上线,当时的第一批用户是针对iPhone用户的。

多年以后,腾讯依然保持了在测试时,先寻找iPhone用户的习惯,比如小程序,比如“看一看”。不知道是认为iPhone用户比较“高端”,还是因为iPhone用户能给腾讯带来好运。

社交巨头的攻防战,哪有什么固若金汤

在微信之前,腾讯的社交产品主要是QQ,并且在国内保持了很久的领先地位,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撼动,包括后来曾经昙花一现的开心网。在2011年之前,QQ这款产品已经打磨了十多年,无论是技术上,用户上还是功能上,都是国内最为领先的产品,在社交领域,QQ的地位可谓是固若金汤。

腾讯没有想到的是,撼动自己的是曾经被自己放弃的微博。

早在2007年,腾讯就上线了微博类的产品“QQ滔滔”,不过,到2009年,由于效果不佳,加上国内同类产品泛滥且效果同样不佳,腾讯就放弃了自己的微博产品“滔滔”,没想到的是,放弃后的一个月,新浪微博上线并强势崛起,短短两年内,就直接威胁到了腾讯社交老大的地位。

新闻出身的曹国伟,敏锐的抓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机,几乎将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以移动端为代表的微博上面,这在当时新浪博客如日中天的时刻,是非常难以想象的,曹会计这种预判能力与执行力,在微博沉沦后再度崛起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在微博成立之初,就抓住了“快新闻”和“明星大V”两个主线,让新浪微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就声名鹊起。

截止2010年1月,全球微博的用户为7500万,国内大约6300万左右,几乎全部都是新浪微博的用户。最快反应的网易微博,成立于2010年1月,搜狐微博成立于2010年4月,腾讯微博成立于2010年4月,都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。哪怕他们财力雄厚,潜在用户惊人,也敌不过曹会计的快速反应部队。

新浪微博牢牢抓住传播和大V的主线,不断攻城略地,到2013年上半年,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达到了5.36亿,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。同样在2013年年末,腾讯微博内部调整,基本上宣告失败,虽然腾讯微博后续还支撑了很久,但地位的下降已经不可阻挡。

2013年11月,在腾讯微博悄然失败之后,马化腾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访问TCL的“道农沙龙”上直言:“如果没有微信,我们现在根本就挡不住”,马化腾说:“一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,其实都有大的危机,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,其实就非常危险的,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,一旦过了那个坎儿就势不可挡了”。

说这句话的时候,微信已经在2011年横空出世,并且出现了极为快速的增长。在2013年11月,微信的注册用户超过了6个亿,顺利超过了微博,这让马化腾长长的舒了一口气。


不同于微博的“快媒体”以及“大V”粉丝的思路,微信的思路是“强链接”,从亲朋好友开始,拓展到各种各样的人群。

这种思路的好处在于,一旦亲朋好友都开始使用,就很难不用了。

腾讯微信是内部三个团队开发后胜出的产品,而这三个团队都和QQ有着密切的关系,所以,都是懂社交的。最关键的是,张小龙在产品设计时,极为注意其极简化,克制更多的功能,最终使得微信成为一款全民应用,上至80岁的老年人,下至8岁的小孩,微信一玩就会。

目前,微信是国内唯一一个用户量达到10亿级别附近的应用,看上去,在社交领域,微信是没有对手的。

微信的强势崛起,让微博非常的难过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连微博内部的员工都认为,微博要完了。微信是2011年1月份上线的,朋友圈2012年4月份,公众号是2012年8月份,这个节奏,一方面把微博给“带歪”了,另外一方面,也给了微博非常大的压力。到2014年微博上市时,媒体的用词是:“你还在玩微博?——微博“流血”上市!”

新浪微博没有被其他微博打败,它在微博这个领域构筑了足够的护城河,连腾讯这样的流量巨人也被击败。但是,微博却被不是微博的微信给击败了。

马化腾说:“所以就发现让新浪微博绝望的不是微博,是微信,特别是加了朋友圈之后产生的。这个东西也给我们启发,好像是应该打败一个东西,就好像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微信,肯定是另外更好玩的应用。”

曹会计和王高飞并不是普通人,在痛定思痛之后,决定回归微博的本质,那就是“社交媒体”,与此同时,阿里巴巴在新浪微博最困难的时刻果断入资,让微博没有了资本的后顾之忧。这些年,通过最快的新闻媒体传播、网红、股评、草根中小V以及下沉到3,4线城市,短视频等,新浪微博再度崛起,2017年Q3,新浪微博财报显示其月活跃用户3.76亿,营收21.26亿元,同比大增80%。

梳理国内这些年最主流的社交应用,你会发现其逻辑是:微信(强关系到弱关系)、微博(快媒体与粉丝经济)、陌陌(荷尔蒙经济)、快手(草根的自我展现)、脉脉(陌生人职场社交)。而现在的趋势,则是更加的简洁和去中心化。

Facebook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公司,因为它不仅会“抄袭”,他还善于让自己的产品组成一个“矩阵”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比如facebook,Instagram,Facebook Lite,Facebook Messenger,WhatsApp等等,主打不同的用户需求,而这些应用,在很多国家都排在前列。

目前,facebook lite,WhatsApp这样的简洁化产品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非常快速的下载,比如说,根据CMMIA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止11月21日,印尼下载量最大的APP是Facebook Lite,第二名是WhatsApp,而印度排名第一的APP是WhatsApp,Facebook Lite名列第四。虽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,但轻量化的应用在全球有抬头的趋势。

此外,以算法推荐为主的今日头条,其打造的“微头条”则面向了更多的普通人,哪怕你原来不是大小V,没有什么粉丝基础,只要你的内容喜欢看的人多,你也可能会在短期内累积大量的粉丝。这种机制,显然比微博以大小V的“权威”来圈粉更加的科学,一方面,名人依然具有粉丝效应,推荐的内容依然有很多人会看,另外一方面,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通过这种推荐,也有可能脱颖而出。这代表了一种“去中心化”的社交媒体正在悄然形成。而这,与90后,00后们的个性化,反权威化的趋势是相吻合的。

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今日头条的内容+社交+算法推荐的体系,已经开始威胁到微博的增长空间,如果你使用过两者,会发现其中的差别。当然,曹会计和王高飞应该已经开始了战略调整,不过,光靠现在推出的“明日头条”是远远不够的,这并非产品逻辑上的改变。

今日头条在内容社交领域投入很大,除了微头条,还有主打音频的抖音和新并购的Musical.ly,主打视频的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,而这些产品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。


除了直接入侵了微博的内容社交领域,头条号的信息流则威胁到了所有的内容平台,包括曾经爆发式增长的微信订阅号,以及曾经如日中天的快手。

内容天然需要开放,虽然订阅号可以通过朋友圈传播内容,毕竟不如新闻媒体一样,可以直接看到你喜欢看的内容。

11月,张一鸣宣布了“千人百万粉”计划,而腾讯则在稍早前宣布了内容领域的三个百亿计划。封闭的订阅号,将会与腾讯的内容体系融为一体,变得开放起来。

而几乎所有的大型内容平台,都进入了机器算法推荐的时代,新浪,网易,搜狐,一点等等,全部进入了机器推荐的时代,这都是增加用户粘性的手段。

令人惊讶的是,百度在陆奇主政之后,信息流的生意越来越好,搜索+资讯信息流的生意独树一帜。

甚至连淘宝都开始做起了信息流的生意,在APP中大量增加了微淘,直播等内容,用户停留时间大幅提升。

如果内容领域的时间被竞争对手大量拿走,微信的人均停留时间将会大幅缩减,而依附其上的大量自媒体也会被分流,这会极大的降低微信的粘性,对于微信而言,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,因为腾讯的大部分应用,包括其投资的生态圈,都需要通过微信来引流,粘性越强,引流效果就会越好,一旦粘性大幅下滑,影响可能不是线性的,而是指数级的。

2018年,内容社交领域将会出现非常激烈的战争,极有可能会发生大的并购或者大的巨头迅速下滑,但对于广大自媒体群众而言,可能并不是坏事。

然而,真正的下一代社交终结者,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,小商帮科技始终认为,下一代社交产品将会在以类似Hololens或Google Glass这样的产品正式推出后出现,影像化+虚拟智能助手+去中心化,将会是其核心关键词,而智能音箱的扎堆出现,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虚拟智能助理做技术和周边生态的准备。

你很难说,新一代的产品出现后,会不会有巨头快速陨落。

经过来往和“支付鸨”的阿里,最终以“钉钉”打开了企业社交应用的大门。截止2017年9月30日,钉钉的企业组织数量超过了500万家,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平台。

其实,按照钉钉的定位,更加准确的说法是“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”。钉钉的诞生,将工作交流与日常聊天以及阅读朋友圈等进行了隔离,深受企业主的喜欢。而关键的问题在于,钉钉是与几百家企业“共创”的——深入到企业,与企业员工充分交流,共同开发相应的功能。这样的共创,让钉钉的功能非常的接地气,当然,由于是办公场景的产品,不少没有参与共创的企业中,底层员工其实是有抗拒心理的,这与微信的轻松使用氛围并不相同,这也决定了这类产品的工具属性会更强一些。

但不管怎么样,钉钉短短2年多的时间内能够做到500万的企业级用户,还是非常让人震撼的,这已经远远抛开了微信和QQ的企业级产品用户量。

钉钉是从来往的尸骨中诞生的。

阿里巴巴曾经高调宣布,要用来往对抗微信,而事实上,来往上线后的头几个月,用户数量迅速达到了几百万,不过,由于高仿微信,没有特色,用户留存度大幅下降,最终导致了产品数据的日益惨淡。

来往实际上的失败,让主管“无招”承受了巨大的压力,也让公司内部对于来往的团队不再抱有希望。甚至在无招提出做企业通讯工具工作圈的时候,遭到了管理层十几个人的反对。

一个月的争吵后,2014年5月26日,无招带着几个工程师搬进了阿里的圣地、马云的私宅:湖畔花园。“有8个多月时间,外面的人完全不知道我们在干嘛,我们就躲在湖畔花园里面慢慢搞,很煎熬。”不过让无招欣慰的是,2015年1月钉钉正式上线,团队最终活了下来。

钉钉的出现,再次分割了微信的流量。

在微信作为霸主的时代,各种场景混沌不堪,亲友之间的交流,工作交流,与各行各业临时交往的人的交流,阅读内容等等,微信已经不再简洁。除此之外,微信还有支付,叫外卖,打车等等工具功能,甚至现在又多了小程序,看一看,搜一搜等等,这让原本定位于社交的微信臃肿不堪,产品定位也更加的模糊。

比如说,原来限于亲友之间的微信,现在添加了太多无关的人,甚至让你的分享也变得乏味。而微信公众号越定越多,但又不像新闻平台那样直接可以看到各条内容,也使得打开率迅速在下降。

微博主打开放和快速反应,与微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短期内微信是不能替代微博的;今日头条们主打算法推荐的信息流,展现方式上比订阅号更加出色;而钉钉主打企业级应用,将用户在微信上的办公环境进行了切割,并且做得更加专业。这些,对于微信的核心功能虽然不是致命的,但都切割了微信的流量。

可以预见的是,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将会切割微信除了亲友交流之外的流量,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。

从WhatsApp,Facebook Lite的表现来看,回归社交本质的轻应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,而腾讯的产品矩阵显然还没有形成,未来其实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。

在微信小程序发布后的130天,一款出自于朋友印象的匿名社交小程序刷爆了朋友圈,短期内形成了千万级的使用量。这让微信非常的震惊,之后迅速封杀了该小程序。

实际上,这家公司接连做出了几款爆款,最终都被封锁。

看上去沉寂的社交产品,依然存在着突然爆发的可能,而这,是腾讯非常害怕看到的。社交产品的病毒式传播,腾讯自己深有体会。

而阿里们也从未放弃社交的努力,闲鱼的鱼塘,支付宝的蚂蚁森林,都在进行着社交的尝试,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

而野心勃勃的今日头条,定位草根的快手,准备进入中国的facebook,以及潜藏于民间的“朋友印象”们,都死死的盯着腾讯,以更加垂直的方式,切割微信和QQ们的流量,在细分方向上做专做透。

巨大的利益面前,哪有什么固若金汤,哪怕防守做到了钓鱼城这样,光靠守着,依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。

2018年的社交通讯领域,注定会掀起波澜壮阔的攻防大战,谁会兴起,谁会衰微,谁将横空出世,让我们拭目以待!【责任编辑/刘晓娟】

(原标题:社交巨头的攻防战,哪有什么固若金汤)

来源:小商帮

IT时代网(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,定时推送,互动有福利惊喜)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
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,直通硅谷,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。LP均来自政府、互联网IT、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。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、通信、互联网、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。决策快、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。

相关文章
Netflix纪录片《社交困境》让用户重新评估Facebook等社交媒体
2020:用整顿P2P的办法 整顿社交电商
【特别报道】你是怎么被社交电商割韭菜的?
【原创】社交电商频涉传销 监管加强或促行业洗牌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