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晓波:新能源造车泡沫将在三年内被刺破

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约2600万辆,如果一家工厂的产能有20万辆,就占到了约1%。那么,这个工厂需要多少名员工?你先来做一道选择题:

到今天为止,我先后调研过四家新能源汽车公司,分别是杭州零跑(工厂在金华)、北京极狐、上海智己和杭州吉利的极氪(工厂在慈溪)。我得出了三个调研结论:

其一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制造环节,肯定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。机器人得到普遍的应用,制造工艺最复杂的焊接车间和污染度最高的涂装车间,已可以实现100%的无人化。年产能约20万辆的极氪工厂,配置了360多台机器人,员工只需约2000人。数字孪生技术、环保材料应用和5G环境下的质检,已实现突破性的试验。

其二,三电(电池、电控和电驱动)的原创研发能力,是评估一家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指标。在这一方面,大厂的技术沉淀和后发优势非常明显,鹿死谁手,尚未可知。

其三,今天的造车热浪很像2010年前后的房地产业,外延式的需求爆发,让造车和造房成为了一个“一切都可外包和采购”的“组装工程”。概念满天飞,营销乱人眼,泡沫将在三年内被刺破。

那天在极氪工厂调研,总裁安聪慧载我在试车场驾驶刚刚量产的极氪001,他一脚油门下去,汽车在3.8秒内达到百公里时速,我并没有太大的晕眩感。

汽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业

吴晓波:2018年我做《十年二十人》的时候,和李书福董事长也谈到了特斯拉造车,这一次上海车展,很多人把当时的短视频翻出来。因为他当时说到,特斯拉本质不是造车,本质是要构建线上技术。

但其实我们当时交流的时候,特斯拉还没在上海建厂,那么到今天,吉利或者极氪,我们怎么看待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或者面对这些国内外的竞争对手,怎么看所处的格局和态势?

安聪慧:我觉得首先智能电动是汽车行业的未来,这是一定的,目标方向确定。这个行业也是非常有未来的、非常吸引人的,所以基本上能来的都来了,没想到的也来了。

吉利从1996年开始研发汽车,1998年第一辆汽车下线,在零几年的时候燃油车就有一拨,大家都进来造车了,手机企业、家电企业、酿酒企业等等。当时大家就说,是不是产能要过剩了,是不是这么多企业进来,吉利汽车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等等。

十几年之后的现在,进入智能电动车阶段,更多的企业要参与进来。我个人认为这件好事情,大家的进入会共同推进智能电动车整个产业的发展。当然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。我相信1年后、3年后、5年后,一定会优胜劣汰,只剩下少数有竞争力的企业。

吴晓波:所以你认为那些3年、5年、10年后的幸存者,需要具备哪些素质?

安聪慧:我只能讲极氪的整个规划和思考。极氪汽车彻底从吉利汽车分拆出来,从2013年开始投入和孵化,围绕着智能电动整个产业链、生态圈在做各项工作,包括威睿的三电技术、浩瀚架构的开发等等,其间已经孵化了很多。

为什么要彻底分拆,因为智能电动车和燃油车是有区别的。产品也好,技术也好,消费群体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
一方面要把传统车的优势继续在智能电动车上保持,比如说吴老师你看到的工厂,我觉得整个的工厂工艺、制造质量、保障体系、员工素养等等,这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起来的。

吴晓波:这个我同意,汽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业,即使一个新的时代到来,也是跟100多年的发展有很大关联的。

安聪慧:对,很多东西需要积累,需要沉淀,这部分也是极氪汽车的优势。

极氪在品牌发布会接受预订开始,短短几天时间就达到了全年的预期目标。又没看到实车,也没进行试乘试驾,愿意花5000块钱预订,可以说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想。

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研,和这些潜在用户交流,其中一个重要因素,大家说你吉利有这么多年汽车产业的基础,传统汽车做得好,领克做得好,倾注全集团乃至全球资源打造的极氪智能电动车一定不会差,就凭信任度和基础认同,这是吉利多年来给大家的。

但是除了传统优势,我们要思考另一方面,用户在发生变化,市场在发生变化,技术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。所以我们要彻底分拆,把吉利汽车沉淀的优势继承,同时又要有用户思维,企业的经营理念、文化,甚至包括管理团队,都要随之变化。

产品端,比如就单纯的制造这一块,可能有30%的改变,有些是你不能改变的。用户端,要彻底改变,我认为和原来相比要改变90%以上。

极氪要打造真正的用户型企业,不是喊口号的,要实实在在能够落地。我们把极氪的商业模式叫做“极氪宇宙”,它涵盖了线上社区、订阅出行、OTA商城、极物生活、高级定制,甚至是官方改装等等。

我们的模式以用户为中心,用两句话可以概括:一是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,二是对于用户全场景的覆盖,这两点和传统燃油车是不一样的。

吴晓波:举两个例子,这两点上极氪和别的新能源汽车,有什么不同。

在极氪工厂内对话

在极氪工厂内对话

安聪慧:比如说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,我们从产品的规划开始就和用户进行共创,进行融合。互动的过程中让我明白了很多,确实我们原来这方面做得不够。

包括产品的交付,还有将来的二手车、产品的回收、电池的梯次利用,我们将会管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,做到透明化。这也是前期燃油车的一个痛点。

在用户都非常关注的充电补能领域,我们希望实现零焦虑,自研360kW极充电桩,充电5分钟,续航120公里,实现日常补能全场景覆盖。在2021年我们目标落地2800个充电桩,290座充电站。

再说对用户全场景的覆盖,我们全面采用直营,直接面对消费者,这和吉利汽车原来的通过4S店代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。直营模式也要求我们的组织架构、理念思路彻底变化,减少管理层级和汇报线,快速决策和迭代,这是我们对用户的承诺和对自己的要求。

从产品经理到首席用户体验官

吴晓波:所以你们在分拆的时候,极氪的人才结构是不是加入了很多软件互联网这部分的人才?

安聪慧:我们有硬件的优势和基础,但是要加强软件方面的人才,所以彻底分拆出来,也是为跨界人才的进入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和环境。我们现在分为三端,产品端、用户端、资本端,用户端人才目前占到75%左右。

我们近万人的研发团队包括软件、新能源等方向。用户端的营销跨界人才以及专职用户生态的服务团队来自五湖四海,拥有不同的背景。

吴晓波:80后90后?

安聪慧:都是80后90后,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多来自跨界行业,比如手机、互联网、快消品行业。整个用户团队的成员,跨界人才的比例非常高。

吴晓波:在这个过程中碰到过什么让你印象很深的障碍和阻力吗?

安聪慧:当然也有很多,首先我觉得是我本人的突破。原来我在吉利汽车当总裁的时候,我的身份是一个产品经理,我开发好的产品来给用户,但现在极氪的思维改变了,我的身份是首席用户体验官。

用户的使用场景反过来引导我们,怎么进行工程设计、产品技术开发。工作理念思路发生转变,否则你不能做到根本性的突破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,我们一定要达到真正的用户型企业,要做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,整个用户场景的全覆盖。

未来3到5年是竞争最激烈的

吴晓波:汽车是一个重资产行业,特别信仰长期主义,因为它毕竟需要很多的工种、很多的资源配置,慢慢才能够形成核心能力。我们看新能源汽车走到今天,其实最喧嚣的泡沫时期已经结束了。

包括你刚才讲的一点,也给我很大的启发。早年在买新能源车尤其是豪车的人,其实他不是很了解,他就认为,这是全世界第一个螃蟹是吧?我要第一个吃螃蟹,那说明我是一个跑到时代前沿的人。

但可能到今天,来预订极氪001的人,已经有很多新能源车可以比较,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理性竞争时期。马拉松前面的一公里跑完了,那么在后面的过程中,从长期主义者的角度来看,极氪在未来3年、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规划,是怎么思考的?

安聪慧:我认为竞争才刚刚开始,未来3到5年是竞争最激烈的。而且智能电动车这一轮的竞争,一定比零几年传统汽车的竞争更加激烈,这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了。未来汽车企业肯定不会这么多,会优胜劣汰、资源整合。

还有一点,智能电动车这个行业实际上没有边界了,你说手机上随便拿出一个App,哪一个和汽车没关系?这个App在车上怎么样?体验好不好?所以极氪拥有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,同时还要和第三方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合作等等。

未来的汽车是移动的智能体验终端,应该这么理解,它不是简单的汽车,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。

吴晓波:所以这一轮中国的汽车人雄心万丈,在这个重大的崭新时刻中,极氪也是一个积极的推进者。

其实我挺看好这些具有互联网精神和用户思维的传统汽车人,他们对汽车二三十年来形成的理解能力、制造能力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。同时他们如果给自己插上两个翅膀,一个叫做互联网翅膀,一个叫做用户翅膀的话,那么他们会成为一个有着伟大基因的新物种。

感谢安总接受我的访问,也非常羡慕中国汽车人进入到一个新的春天,感谢。【责任编辑/庆华】

来源:吴晓波频道

IT时代网(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,定时推送,互动有福利惊喜)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
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,直通硅谷,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。LP均来自政府、互联网IT、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。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、通信、互联网、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。决策快、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。

相关文章
吴晓波:新能源造车泡沫将在三年内被刺破
王传福:没有安全性,新能源车全面普及将无从谈起
交出Q1成绩单,造车三兄弟背后的喜与忧
科技公司造车“阳谋”:从小米到美的,只有汽车产业装得下扩张的“野心”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