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德毅院士:自动驾驶量产是无人区,希望吉利做一个“头雁”


【IT时代网宁波报道】5月10日,由吉利汽车主办的第二届龙湾论坛在宁波召开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欧亚科学院院士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信息科学部主任、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德毅在会上做了“从自动驾驶量产谈起”的主题发言。

李德毅院士是我国资深的无人驾驶领域的专家,前后从事了10多年的无人驾驶,他研发的概念车、演示车和示范车曾多次获奖。

李院士首先指出,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落后于美国,但是有自己的特色。李院士还认为,人工智能要给老百姓真真实实地获得感,因此中国的车企要尽快实现量产。他最后表示,量产是个无人区,我们希望吉利能够在自动驾驶量产做一个“头雁”。【责任编辑/江小白】

以下为李德毅院士的发言:

各位领导,各位同行。

很高兴到龙湾来,我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到龙湾的。我认为龙湾有可能是全球未来汽车的摇篮之一,所以我充满了信心。我一直奔着吉利而来,因为我想看看李书福,他为什么能创造奇迹?他能不能创造奇迹?今天讲一个很重要的题目《从自动驾驶量产谈起》,或者是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。讲个大题目,这个题目讲三大块:

第一块,什么叫量产?

第二块,卡在哪里?

第三块,路在何方?

第一,习主席去年讲了一句重要的话“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上已经进入第一方阵”我经常被领导们问,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到底谁领先?中国的无人车到底和美国差多少?习主席就说了第一方阵,习主席还说了“人工智能人才总量位于世界前列”。但是,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就像没有到入的无人机,要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。智能时代,关键的是智能,汽车是载体,把李书福那句话稍微修改一下。

我的基本判断是:直面解决现实问题,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。人工智能叫自主驾驶,一个叫自动,一个叫自主,所以自动驾驶很符合大家的口味,但是这里面更多不是自动化,更多的不是底盘,更多是驾驶员。一个好的智能车,一个智能驾驶的代理,一般来说不是汽车厂商培养出来的。当然,如果车子不好,如果这个车子是小儿麻痹,它还是跳不好芭蕾舞的。所以,我们要加强人工智能的分量。

人工智能真的和美国并驾齐驱了吗?没有。我的回答是: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落后于美国,但是有自己的特色,这是第一句话。第二句话,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快于美国,因此,各有优势。我对领导这样讲,对老百姓也是这样讲,老百姓一听到人工智能眼睛发亮,但是要给老百姓真真实实的获得感,就是量产。自动驾驶量产既是产业的无人区,又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“头雁”的带动里,成为我国智能产业的顶梁柱。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把智能网联汽车里的“汽车”丢了,忽悠网联。

量产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,量产靠什么?五大要素。生态怎么样?你这个地方好吗?吃饭的时候他们说,上海有的我们有,上海没有的我们也有,这可以!但是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本。三十万买一辆汽车可以了,但是为什么花一百万买一个无人驾驶车?老百姓的钱不好赚。

我搞了十多年无人驾驶车,我做的概念车、演示车、示范车拿了很多冠军,我觉得这个冠军不好拿,到现场看看扣一分可能就变成亚军。但是,十次实验,五六次成功,就把领导请来了,就皆大欢喜,但这仅仅是在探索。

全球有量产的吗?没有。全世界的量产没有超过五十台,什么原因?传统汽车笑我们,你们叫量产吗?所以量产是个无人区,我们希望吉利能够在自动驾驶量产做一个“头雁”。

规模经济是马克西·西尔伯斯通曲线,如果有一辆车原来成本是一百万块钱一辆,一千万辆的时候就可以卖到六十万辆了,要到五万辆的时候,就可以五十万辆了,依此类推。所以老百姓的钱很难赚,赚不到钱了,都被一级供应商赚走了。

我的观点是,没有哪个传感器是完美无缺的。

如果我们站在局外人立场长看自动驾驶量产是什么时间点?这里我给了一个我的设想,科研探索期,也就是从0到1,如果从美国开始算起的话,现在科研探索期基本完成。因此我们进入了第二个产品孵化器1到10,所以我们在五十辆,后面才是量产10到10的N次方。科研探索期大概已经解决了,为什么?大家可以看看已经在商业运营了,这就是一个标志,但是还在非常小的范围内,到2025年也许有万辆规模的开始,要到什么时候?大概到2060年。所以,我们中国的人工智能工作者不要太着急,可靠性不强,成本下不来,忽悠那个话没有用。

我们让一个大学生做一道数学题就知道这个时间哪里来的。全球现在大概70亿人,20亿辆车,中国13亿人口3.27亿辆车。也就是说,世界上人类高等生物三个人一辆车规模还要技术增加吗?再增加,大自然要惩罚我们,道路拥挤,环境污染,能源损失。所以,如果我们认为到2060年全世界车辆不再增加的话,可以做这样一个估计,车的总量在下一个世纪总体上不再增加,维持在20亿量水平,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,但也是一个理性的估计,因为汽车造成人类的第一杀手是不可饶恕,这么多人受伤于这个东西。所以,汽车一定要被颠覆。

假设二,一个汽车寿命20年,准时报费。

假设三,每年固定新产1亿辆车,2025年新车自动驾驶车占1%。然后,每两年增长量翻一番,指数增长是快的了。按照这样的数学题,到哪一年全球20亿量车全部变成无人驾驶车?算一下这个题目,2035年新产车全都是自动驾驶车,产量达到4.4亿辆,到2054年才能完成70亿辆车的全部更新,未来的诗和远方是这样子的。

决定自动驾驶汽车影响力的不单单是技术,我们这些院士有时候把技术看得太重,其实不是,有时候最好的东西并不是技术上最优的,更要从现有的系统切入,找到刚需的应用场景。刚才吉利副总裁陪我看了看他要宣布的新产品,我感到很欣慰,因为他在做一个痛点,就是最后一公里的停车问题。一个老总上班了,到了办公楼还要去停车,找了半天停车厂,最后还要步行回来,一停车一步行30分钟没了。大家知道老总上班第一个半小时多么宝贵!本来在家吃饭就没吃好,还要再耽误半小时,这是刚需。哪怕是辅助设计,能解决最后一公里,这个市场也不得了。如果我们都能有这个汽车,到了以后手机一喊就过来,把全世界的功能都能用于吉利的,那产值就上去了。

因此,在这一点上我跟吉利找到了共同点,叫选择,选择一个痛点,把这个解决。然后,我们要适应地下停车场,因为地下停车场要花钱,那你停车进入到哪里。如果要把地下停车场改造差不多的时候,创造就来了,最后一公里都被你拿到手了,那产值就上去了。

没有商业化运用就没有量产,自动驾驶陆地的应用场景,我举了五个,第一自主泊车,这点我很高兴,因为我们在天津世界自然大会期间表演我的手机约车、无人驾驶、手机支付等等;第二定点接送,快滴定点接送很重要,快速公交,到一个站报一个站。如果把全世界的快速公交都是中国造的汽车,这个市场也不得了。再就是有限地域无人驾驶出租车。那么哪一个将成为自动量产首个商业化应用场景?哪个将进而利用自动驾驶优势创造出崭新需求?我们和李书福一起去判断。

假如有一条BRT用车20辆,全球城市有500条自动驾驶投入快速公交,哪个公司是全球BRT的领头羊?全国,全世界多少个大中城市?

到哪一年中国试点智慧城市公交车基本上都是自动驾驶?当时毛市长要求我来做智慧城市,宁波的智慧城市全国很有名,你们的自动驾驶公交车在哪里?我算了一下,2024年。2024年已经很快了,我这个里面讲的公交车,没有讲BRT,讲的普通公交。如果我们到宁波,所有的公交车都是无人驾驶,因为公交车是固定线路,它是定点停车,运营公司就可以在这样的总框架里搞远程调度。

到哪一年中国商用车保有量10%达到自动驾驶?我跟工信部经济司在一起讨论,什么叫智能制造的产业值?我们现在很多公司都夸奖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,其实不是。它是一个自动化公司,是互联网公司,确切地说,不是智能制造公司。

到哪一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当中70%达到自动驾驶?这也不得了,我算了一下,2033年。所以,我们汽车行业多大的潜在市场!

这是讲的未来之路,给大家几个典型值,可以看看到2070年的时候,无人驾驶怎么深入到有人驾驶当中去的?我们希望我们的规划要具体化,不要假大空,不要光讲概念,要让人民得到实惠。

第二,卡在哪里?

第二个问题下次再来讲,时间不够。卡在技术上?不是。卡在管理上?卡在道路测试上?

第三,怎么办?

工信部怎么办?自然资源部怎么办?地方政府怎么办?大学怎么办?

人工智能渴望规模化复制能工巧匠的智能,找一个标杆驾驶员,如果把一个标杆驾驶员用学习的方法变成会学习的驾驶脑,驾驶脑就是我的产品,把它放在规模化复制的车辆上,人工智能渴望规模化复制这个标杆驾驶员智能。就像阿尔法狗可以下败围棋高手一样。

我现在正在培养一个研究生做漂移入位,这样的话车型都可以漂移入位,这件事情还是蛮有意思。

人工智能可望弥补情绪失控下人的智能缺失,汽车侧翻有可能就是丧失几十人的生命,每个驾驶员能够应对汽车侧翻的场景吗?在侧翻的时候做了一个本能动作,踩刹车,转方向盘,一踩一转,正好地上有个西瓜皮,车子翻了。那么,在侧翻场景出来的前面有两秒钟时期“黄金两秒期”,我们每个人都会骑自行车,如果到时候把方向盘往右打一下,往左打一下,就把车变成了自行车。如果把这件事情将来作为一个侧翻事故风险技艺班,给我们的卡车司机、大客车司机,能弥补情绪失控下人的智能缺失,也是很有意思的!

来源:IT时代网

IT时代网(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,定时推送,互动有福利惊喜)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
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,直通硅谷,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。LP均来自政府、互联网IT、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。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、通信、互联网、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。决策快、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。

相关文章
吉利汽车公布上半年销量:突破53万辆,同比增长约21%
吉利控股年底射卫星,李书福想当马斯克?
深层次布局智慧交通 造汽车的吉利控股年底发射两颗低轨卫星
罗兰贝格Johan Karlberg:人工智能颠覆传统汽车产业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