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WC窗口里的狂狷者华为:一个小心翼翼的开放者

【IT时代网编者按】变化是一种常态。但一个时间窗口密集变化则未必。它一定有着某种紧迫的诉求。2016年MWC窗口期里的华为,就呈现出这一特征。它涉及底层文化、表层业务、中期战略甚至未来愿景。如果不能在文化理念、价值观上坚守如初,我相信,2016年的这个MWC舞台,华为的重大机遇期,未来也会沦为它的危机期。


2016年巴塞罗那MWC窗口里的华为,展示了一个狂狷者形象:一面努力渲染变化,狂放不羁;一面又处处强调如何遵从秩序,小心翼翼地做着边界管理。

这一矛盾形象体现了华为的一种“变”与“不变”。它隐含着怎样的产业趋势与信号?华为试图抓住什么机遇并化解潜在风险?

变化是一种常态。但一个时间窗口密集变化则未必。它一定有着某种紧迫的诉求。

2016年MWC窗口期里的华为,就呈现出这一特征。它涉及底层文化、表层业务、中期战略甚至未来愿景。

一处看似普通的变化,体现在展会面积与主题渲染上。2015年,华为霸占面积多少米,主题是5G概念与物联网,突出了它在前沿技术与更大规模的连接、服务世界。而2016年,华为则突出了4.5G与行业定义能力。三星、英特尔们缩减面积后(2015年它们曾分布在两个馆),华为MWC展位面积却扩大2000平方米,成为整个展会展区面积最大的公司。据我观察,它也是人流量最大的企业。

一处深有韵味的变化则是华为LOGO的颜色。它从过去的红色变成了巴展的白色logo加三个红色键头为主。据说,这是法国顶级设计公司为今年巴展所做的整体KV一部分。

华为常务董事、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说,红色抢眼,黑白色包容,更国际、时尚、低调。 不过,当一些人继续追问时,华为官方人士说,这并无更多深意,不宜再解读。

我的体会是,红色隐含“中国概念”。华为的动作很容易被认为是在刻意淡化母国某种思维或情绪,一不小心就会成为“颜色问题”。过去多年,华为本来就已被外界视为太“国际范”,一些关键产品常选在海外尤其欧洲首发。

两个变化容易被人轻视。你体会不到这里面有华为的野心。

当然前一种变化容易感受到。只有有一层,你可能熟视无睹:华为之所以新增了2000多平米的展位面积,主要用来展示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的方案,同时也有相当空间用于与客户的交流。这是一次大规模开放。

而后一变化,则是一次明显的“藏拙”:一个LOGO变色背后,隐藏着华为这家公司全球文化的自觉。甚至可以说,MWC窗口,正是华为激活多年来的文化,将它的基因灌注在全球新一轮竞争视野。

让我直接刺破LOGO从红色变为黑白色的用意:那就是说,华为要在全球推广它的开放、妥协、灰度文化。

你能看到,黑白LOGO,有一种渐进的灰度。红色的弱化,意味着一种相当难以调和的意识形态思维被打破,走向一种灰度。它透明,与开放、妥协共振,足以成为华为文化在MWC窗口面向国际市场的一次暗示。

用“暗示”一词,主要是考虑到,华为官方或担心用意被误解,被认为是在通过弱化中国形象、通过“抑中扬西”式的妥协获得下一轮国际竞争机会。

我说的MWC窗口的华为之变,涉及到底层文化,就是出于这一微观层面的信号价值。当然,在MWC之前还有更多。其中包括一则广告:华为将美国上世纪著名“女飞人”乔伊娜的辉煌经历与自身数十年艰苦奋斗形成关联,突出一种坚持不懈、厚积薄发的精神。

很多人只会解读人格与企业精神的匹配,看不到华为选择这个人物的画外音。就像百事可乐借六小龄童强化中国市场一样,华为借乔伊娜可能意在美国市场。

业务与战略的变化当然也很关键。从2015年MWC标榜5G与物联网,到2016年标榜4.5G与物联网、垂直行业,这里面有什么趋势与动向?

这个问题其实很大,背后有一个趋势判断过程。2009年开始,华为研究部就成立一个团队,专门研究5G技术,那时第一个LTE商用网络才刚部署。2013年,华为在英国伦敦MBB论坛上,正式发布了一些关键成果。它设定的目标是,2018年,部署5G试验网;2020年,正式部署商用网络。

但是,2015年以来,华为人士认为,5G真正大规模部署还需更多时间,华为不该在等待中失去机会,必须立足现实,发展出前后兼容、尊重、负责任他技术路线。而4.5G就是它率先提出的道路。

华为轮值CEO郭平在2016年MWC主题演讲中表示,产业界应该从增强联接、使能垂直行业、重新定义网络能力三方面做好准备,从而避免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同时产生带来的不确定性。

这是对此前过于乐观判断的修复,属于务实的言论。因为,就连4G也还没有完成更大规模的部署,许多地方多个世代的技术标准并行。如果这一阶段过度强调5G商用,不但会拖累前代布局,形成许多沉淀成本,还会透支后续的产业土壤。

我有一点与郭平等人意见不同。我不认为5G最大部署阻力来自技术层面,而是来自整个社会层面,各种行业之间的壁垒。它们缺乏很多开放与融合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你有强大而统一的5G技术标准,也很难落地转换为商业价值。

我一直认为,中国物联网、智能家居之类的业务,至今发展不起来,表面是统一的技术标准进展原因,核心症结在于行业间壁垒。后者的开放进程,远比技术开放进程更长更艰难。

如此,未来几年,4.5G就有最现实的落地诉求了。这也是去年10月,3GPP在PCG第35次会议上正式将4.5G新标准确定命名为LTE-Advanced Pro的重要原因,标志着4.5G需求已被行业认可。而在华为定义中,4.5G拥有更高速率、更多联接、更低时延三方面内涵。

此前,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营销官杨超斌透露,许多运营商已开始4.5G部署,中移动、日本软银、香港电讯等都作出了尝试。

华为正将2016年视为4.5G开启元年。而爱立信在一番逡巡之后,也已走向这路,只是包装了不同的名字。

这是2016年MWC华为展览主题的变化,也是技术路线与商业价值的重估,标志着华为对于自身技术的自信,决定着它2016年至2020年前后的企业中期战略。如果你考虑到4.5G于华为的战略价值,可以说,这个一年来的关键变化,甚至会影响华为长期的愿景。

那么,问题也来了。既然4.5G落地更符合产业现实,它的进程是否就只是按部就班,等待5G世代成熟,是否就只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了?

这是误区。未来阻碍全球通信业标准进程,甚至整个ICT融合进程的,都不会有一个明显的界限,它本来也是一个眼下的问题。路线的重估,反而将促使华为们必须赶在5G来临之前,通过大规模开放,完成一轮推动产业间大规模融合的进程。

从时间点来说,也只有4到6年左右的时间,这是一个多重任务复杂交织、技术与商业模式相伴而生的关键周期。

我提到了“开放”一词。这也是我参加2016年MWC从华为高层那里听到的词频最高的词汇。当然,更为完整的表述是:“开放、合作、共赢。”

这像是许多企业挂在口头的标准化表达,似乎已失新意,成了口头禅。但身处上述关键周期的华为,却不敢轻忽三个词汇背后的强制性与约束力。它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。

就像上面所说,华为MWC上LOGO新颜化、展位出现许多合作伙伴的方案与客户身影,这两重变化,传达了新一轮开放的信号。不过,展会揭幕前一日华为主导的一次峰会,意志更为强烈:21日,它与来自全球的超过300家移动通信产业巨擘、垂直行业代表召开了全球NB-IoT峰会。

NB-IoT是一种面向低功耗广域网的关键蜂窝网络技术,由3GPP标准化定义。它诞生在2015年下半年,2016年3月,3GPP对NB-IOT的标准化工作将会冻结,随着标准化进程完成,技术将走向规模商用。

此外,NB-IoT本身对应着一个物联网联盟,也是迄今为止最开放、规模最大的物联网联盟。如果你有心,会发现最近这类联盟成立多多。3天前,英特尔与微软联合美国多家企业建立了一个物联网联盟;未来几天,阿里巴巴将拉拢许多合作方,在中国建立物联网联盟。

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。整个产业界开始从过去碎片化的竞争走向联盟竞争。当然,这里面本身就隐含着开放与保守的对决。

比如,英特尔与微软这个联盟,完全由美国企业参加。据说最初其他国家企业参加被踢出来了。而NB-IoT则是作为核心的中国华为们发起成立,无论成员企业的开放、归属地分布还是规模,都非美国联盟可比,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视野与价值观:一个定位于全球,一个局限于美国。

这种动向里,透露着华为的某种国际化愿景。如果联想到多年来它与欧洲市场合作紧密、被美国政府阻击在市场之外多年,就能体会到它如此大规模参与MWC展会的深意了。欧洲与华为如何亲和不是偶然。当然,华为绝不会放弃美国,两年来,它一直采用更温和的渐进式方式提醒美国,它是一个开放的企业。两个月前,华为为拓展美国及全球市场,敢于也甘心掏出巨资与爱立信签署交叉专利协议、以乔伊娜为广告主角,都似乎透露着一种公关用意。

这是华为大规模开放前的动向。当然,它不会满足于隐性的开放诉求,在MWC上,华为不断对外宣扬它的集成战略,期望通过自身在ICT尤其是全球电信业中的经验、庞大的管道地位,汇聚无数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,共同打造解决方案,推动全球运营商数字化转型。

华为官方亦多次提到,公司此次参与MWC的一大变化,就是汇聚合作伙伴以及过往的竞争方。占据它MWC展区较多的,确实是面向运营商以及多种行业的垂直化方案。

华为坚信,千亿美元级的视频产业、万亿美元级的企业IT云转型市场,以及即将出现10倍用户增长的物联网行业正在涌现,拥抱数字化转型,抓住大视频、大IT、大运营、大架构、大管道五大发展方向,将是运营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而2016将是4.5G商用元年。

一个巨大的产业机遇期正在来临。当无数的观众涌入展区,当你意识到整个西班牙乃至欧洲社会华为广泛的标志时,能感受到一家中国公司的开放气质。

当然,华为能否吃到更多蛋糕,不但取决于它的技术、产品及服务,面对一个全球市场,还将取决它的姿态。开放是一条必经之路,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边界,它不但可能吃不到更多,反而还会引出无数的麻烦。

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窗。

“未来二、三十年的世界会爆发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,这是人类社会五千年来不曾有过的,其深度、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。但是过去的二十多年,我们十几万人一同努力划桨,已经把华为的航母划到起跑线上了。我们要力出一孔、利出一孔,密集炮火攻击前进,努力进入无人区。”任正非2016年内部讲话气魄十足。

但华为也处于重压之下。巨大的市场意味着许多诱惑。而任正非对于华为的战略定位,就是聚焦管道业务,“要敢于在这个战略机会窗开启的时期,聚集力量,密集投资,饱和攻击。扑上去,撕开它,纵深发展,横向扩张”。而华为战略目的,“就是高水平地把管道平台做大、做强”。

这是一种强烈的边界意识。我能体会到一种汪洋恣肆的雄心与一种坚守的情怀之间的张力。

这一段对华为边界管理的描述可能更为直白。任正非表示,“一旦战略方向及布局确定后,我们要坚定不移前进,绝不动摇,毫不犹豫。当我们逐步走到领先位置上,承担起引领发展的责任,不可以自己为中心,不能以保护自己建立规则。我们要向ITUGPPIETF学习,建立开放的架构,促使数万公司一同服务信息社会,以公正的秩序引领世界前进。没有开放合作,我们担负不起为人类信息社会服务的责任,所以,我们要像3GPP一样的开放,像苹果、谷歌一样的链接数十万合作伙伴,持续建设和谐的商业生态环境。以自己为中心迟早是要灭亡的。”

回头再看华为LOGO颜色变化、它对4.5G与5G时代的价值重估,以及华为参与的的NB-IOT开放联盟,它推进的全球化进程,2016年年初的MWC,堪称华为新一轮战略正式开启的集中窗口。

在我眼中,就算放眼全球范围,比较下来,已经很难挑出单一巨头媲美华为这种综合的ICT竞争力。如果这是一个完全开放、竞争充分的市场,我已经很看到有谁能真正经受住它的冲击。

不过,在既得利益市场体系完全被打破前,海外国家与海外巨头不可能完全遵循开放机制、引入自由竞争,当华为冲刺越来越猛时,稍有不慎,它很可能将会遭遇阻击。我真实的的预感是,未来两年内,也就是4.5G布局开始深入时,可能是华为遭遇重大危机挑战的周期。它可能来自市场之外。

人们习惯于引用那些倒下的巨头战略来警告华为。但我更侧重它的文化面。我觉得,2016年的华为,业务战略正式开启固然重要,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输出更为关键。消除华为运营的最大风险压力,我认为,就在于郭平强调一种“边界管理”,也是MWC上华为LOGO黑白色里透露的韵味,它对应着“开放、妥协、灰度”,充满一种商业秩序的美感。

如果不能在文化理念、价值观上坚守如初,我相信,2016年的这个MWC舞台,华为的重大机遇期,未来也会沦为它的危机期。

当然,至少此次,我们看到的信号是,华为文化已经自觉,它的价值观的输出,足以唤醒全球更为开放的市场意识。【责任编辑/闫红玉】

来源:夸克点评

IT时代网(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,定时推送,互动有福利惊喜)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
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,直通硅谷,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。LP均来自政府、互联网IT、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。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、通信、互联网、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。决策快、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。

相关文章
MWC窗口里的狂狷者华为:一个小心翼翼的开放者

精彩评论